寶寶“秋凍”各參數有指標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788次 |
小強剛過3歲生日,還沒找到合適的幼兒園。媽媽決定在家也要“正規訓練”,首先從“秋凍”開始。連續下雨那幾天,雨停的間歇,媽媽就帶著孩子到戶外跑,孩子仍穿短褲短袖衫,氣溫只有20攝氏度,孩子瑟瑟發抖,嘴唇發白,奶奶心疼地喊:“太涼了,快進屋吧!”媽媽卻說:這才叫“秋凍”!沒想到,小強晚上就發燒了,38.5℃,不斷咳嗽,還有點喘。媽媽趕緊帶他到醫院。一看,兒童醫院病號爆滿,一打聽,幾乎都是“秋凍”惹的禍。 都說“春捂秋凍”有益健康,但好多媽媽卻不知秋凍的要領。 要領一:掌握氣溫防突變 “秋凍”的基本理念就是從秋季開始鍛煉機體適應嚴寒冬季的能力。自然都是隨著氣候變化,耐寒訓練也應循序漸進地實施。然而,當天氣變化反常,氣溫急降時,如果你仍堅持“秋凍”,不給孩子保暖,勢必會傷風感冒,體格差的孩子會發生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所以,家長一定要掌握氣溫變化,及時地給孩子增減衣服,必要時仍需適當保暖,不可一味地“凍!凍!凍!”要根據突變的氣候,靈活掌握。 要領二: 各項參數有指標 秋凍的時令指標:秋凍適宜節氣是從立秋到立冬的三個月。從初秋開始就讓孩子對冷環境的逐漸適應鍛煉。 室內外溫差指標:當室外溫度低于室內2-5攝氏度時,孩子外出不必增加衣服。如果室內外溫差超過7攝氏度,應該及時添加衣服了,否則容易感冒。 晝夜溫差指標:秋季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溫差小于8攝氏度時,寶寶可以接受耐涼鍛煉。一旦晝夜溫差>10℃時,就應該給寶寶及時添加衣服了。 觀察感受指標:如果寶寶面紅、氣喘、煩躁、多汗,表明溫度過高,應降溫減衣;反之,面色發白、手腳發涼、打噴嚏、流鼻涕、起雞皮疙瘩或打寒戰,表示過冷,應添衣加被。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