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人生的家庭原動力
——劉丹教授在《父母必讀》創刊30周年慶典暨二十一世紀兒童發展論壇的演講
專家介紹:劉丹教授 《父母必讀》雜志“心理師媽媽手記”的專欄作者,她就是清華大學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
劉丹:首先恭賀《父母必讀》創刊三十周年,很高興來到這樣一個盛會。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是美好人生的家庭原動力這樣一個話題。
下面內容里面我談到四點,一個是關于美好人生的定義,一個是未來社會特點,一個是孩子重點發展的能力,以及家庭能提供的動力。 這兩天高考發榜了,成績出來了,也有一個調查很有意思。統計77年到08年三十二年間一千余位高考狀元,為他們后來所謂成就有一個追蹤。但是發現這一千余位狀元里面沒有太頂尖的人才,低于我們對他們的預期,不是說他們不夠好。
除了高考之外,我們另外對于人生的成功會有一個衡量,是不是事業成功就覺得這個人過得非常的美好,在前幾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后,我們聽到很多的億萬富翁自殺的消息,當然這些年來根據很多的新聞報道,我們也知道很多成功人士或抑郁,或有一些輕生的念頭和行為,也有一些這樣的現象,并不是說自殺代表全部,而是跟我們內心中對他的期待有很大出入,很多人說他們那么成功,為什么他們還不想活,這是我們怎么樣看待一個人過的人生美好不美好,我想在座的各位,我們并不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我們希望他成功,并且有一個美好的人生。沒有那么多的抑郁甚至是自殺這樣的悲劇性的結果。
所以這里面想探討一個新的概念,通常我們希望孩子追求成功,可是真正父母從內心是希望孩子有一個美好的人生的,真的在最新的國際心理學的研究當中,也有了一個新的趨勢。這個新的趨勢就是以前重點研究人類怎么樣能夠更成功,所謂發展智商,發展情商,一點一點研究這樣的一些心理的素質,可是現在有一個新的提法,well-being,這個提法有不同的翻譯,它的英文原文是一個良好的存在狀態。
這個有很多人講健康、美好、完好,我覺得用詩意一點翻譯應該是“美好人生”,這是我們所有家長也是我們辦這個刊物的良好的愿望,希望我們后代能夠有美好的人生。
“美好人生”這個概念提出以后,它的一個指向并不僅僅單獨是指一個所謂的事業的成功,或者智力的發展。它有以下這些方面,共同的良好存在構成了美好人生。包括社會、生理、精神、情感、智力、環境、職業。職業上的良好狀態,也不是說職業上的崇高的卓越的成就,這個美好人生強調是一種好的狀態,跟通常講的卓越和成功會有一些不同。
共6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