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類型的父母易養出不孝子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8330次 |
著名心理專家、華師一附中高級心理咨詢師尹鄧安說,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易在孩子心中埋下不孝的火種。孩子潛意識里仇恨、埋怨父母,平時不會表現出來,只有受到某些事情的觸發后才會爆發出來。從廖天野發給《南方都市報》的《致歉信》來看,除工作壓力之外,其與父母教育觀念上的差異、婆媳相處的瑣碎矛盾是他打罵父母的導火索。 尹鄧安說,不孝子完全是父母培養出來的。特別是以下幾種類型的父母更容易養出不孝子: 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 孩子挨了父母的打,心理會反感、仇恨父母,以后容易以暴易暴,主動去打別人。特別是孩子在五六歲時被父母影響最深遠。因為五六歲是個體心理成長的關鍵期。 啰嗦的父母 “成功的孩子成功在媽媽的心里,失敗的孩子失敗在媽媽的嘴里。”父母的啰嗦容易使孩子反感,認為父母不值得尊重,進一步就會頂撞父母。 包辦溺愛的父母 父母包辦溺愛,就是剝奪了孩子勞動的機會、孝順的機會,讓孩子心理變得越來越冷漠。 另外,廖天野迫于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在單位必須要將各種個性和情緒收起來。這種壓抑積壓到一定的程度,必會尋找宣泄的出口。工作中低調而溫和,而面對最親密的家人,卻無法再繼續“自我壓抑”下去。 父母應該學會“裝” 尹鄧安說,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和技巧,可以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 培養孩子對弱者的憐憫之心 憐憫弱者與孝順父母其實是一回事。當孩子長大后,父母逐漸老去,也會成為一個弱者。對社會來說,弱者是索取少、奉獻多的一群人,而對孩子來說,父母也屬于索取少、奉獻多的人。所以,不尊重窮人的人往往不孝順父母。 尹鄧安說,很多人喜歡在孩子面前吹噓自己官大、錢多、關系硬,這樣的人不僅絕對培養不出孝子,還會培養孩子的非道德行為。 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體驗感 如果你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送他去醫院,并受到了別人的稱贊,這時就會產生一種良好的道德體驗感,今后還會不斷地做好事。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同樣如此。所以,父母平時要試著讓孩子為家里做點事,并及時稱贊孩子,這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尹鄧安說,父母應該學會“武裝自己”,適當裝病、裝窮。裝病是為了創造讓孩子為父母服務的機會,裝窮是為了創造讓孩子為家里做些事的機會,并體會父母培育自己的艱辛。>>論壇熱議:關于小孩的教育,怎么是愛?怎么是溺愛? 推薦閱讀: 獨一代當父母育兒經驗聽誰的 導讀: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了《第二代獨生子女飲食狀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受訪獨生子女的育兒經驗受同齡人影響最大,而對父輩的育兒觀念只是有選擇地借鑒。 不同氣質寶寶的個性養育方案 導讀:別以為小寶寶沒有脾氣,沒有性格,只要吃飽穿暖,就萬事大吉。其實小寶寶跟成人一樣,也有不同的氣質,不同的性格。對待不同氣質的寶寶,新手爸媽要采取不同的養育法,這不但有利于氣質寶寶的培養,也會糾正寶寶性格中的缺陷,為將來寶寶培養健全的性格打下基礎。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