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幼兒教育產業的影響與思考 |
發布日期:2020/3/3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488次 |
“像這個病(新冠病毒)我們就是說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病。這種可能性(與它長期共存)是完全存在的,對此我們要做好準備”這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教授給到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的回答。 我們當然有理由相信能夠在春天結束之前戰勝病毒。但是,即便熬過了一個殘酷的春天,作為幼兒產業的我們迎來的將不是火熱的夏天,很可能是一個更為殘酷的冬天。我們的產業,特別是幼兒教育(服務)產業的性質決定,它極度依賴“face to face”來完成一個完整的消費過程。 01 ▋為什么說我們面臨的問題會比想象的更為嚴重? 首先,是消費信心的問題。這一點我們可以從2003年的SARS病毒期間找到答案。根據當年的資料顯示,SARS病毒的持續時間大概是2003年2月至5月之間,其中3月中旬至4月之間為爆發期。在非典集中爆發的第二季度,隨著外出就餐人數以及出行人數減少、五一黃金周被取消,當季GDP增速下滑明顯。但是,隨著最后一名SARS患者宣布出院,對第一、第二產業在復工完成之后(當時并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嚴格的停產停工停學政策)迅速抬頭達到較正常水平。但是第三產業的消費者信心較長時間沒有被重拾,產生的影響更加的沉重、時間也更為持久。 其次,是消費能力的問題。與2003年不同的是,當前中國經濟處于下行周期,加上中美貿易戰等外部不確定因素,2020年的經濟形勢本身已經較為困難。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的意外影響使得中國經濟增加了新的外生變量,毫無疑問,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另一方面,在2.18號的部分復工到如今非嚴重地區的全面復工,也能夠看得出國家已經放棄犧牲經濟短期內消滅病毒的策略,經濟發展的訴求也變得同消滅疫情同等重要。 見微知著,從身邊出發,相信降薪、延遲工資發放、物價上漲,甚至更為嚴重的貸款逾期、裁員失業等等這些這個春季頻繁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甚至就發生在我們身上。換句話說,消費者可用來支配的資金減少了,消費力下降必將持續一定的時期。 最后,是由我們產業自身性質所決定的。我們消費者典型的消費場景是:“周末媽媽帶著寶寶來到一個商業綜合體的二層或三層,將自己的寶寶放在某一個音樂啟蒙特色的國外早教中心品牌;你能看到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嬉戲玩耍、看到老師們在前臺忙碌、阿姨在給小朋友們換上中心的特制服裝。和老師交接之后,自己在商場進行購物(或者在休息區打開淘寶、嚴選、小紅書或某母嬰購物平臺進行購物),晚飯前把寶寶接回家”。我們的消費決策者是家長,消費的體驗者和實踐者是孩子。如果是性價比、滿意度、知名度等因素影響決策者時,每一個因素之間都是互相影響,且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側重。但是,一旦一個因素影響了消費體驗者也就是孩子的時候,特別是可能影響人身安全的時候,這個消費一定會就此終止。 托育、早教、親子互動為代表的幼教(服務)產業,它極度依賴“face to face”來完成一個完整的消費過程。無法避免的,病毒將在被消滅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依然存在于幼教(服務)產業的消費者心中。 02 如果影響是長遠的,是否可以給我們的產業提供一個新的思路?答案是重新看待家庭消費場景對我們產業的價值。 美國社會學家鄧肯定義過場景的概念:小小世界,不斷連接不同群體中的不同個體的方式就是場景。不同群體中的不同個體被場景連接在一起。這種連接所創造的獨特價值,會形成體驗、促成消費甚至創造個體生存意義。 在2019底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淺雪堅持:“下一代新消費將會發生在家庭場景,中國家庭消費正在加速增長,走進全新時代。”我們可以通過七個人可以給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發生鏈接,但在不堪一擊的現實中,我們開始理解關愛和守護自己家人的重要性。災難,讓家庭消費作為一個重要的場景提前到來。 我們可以有以下角度來審視家庭消費對我們產業帶來的可能: 從技術角度:把之前未被充分利用在產業的5G和AR、VR,在非接觸領域不斷的深挖和完善,通過技術實現對消費者需求的全方位、深度滿足; 從養成消費習慣角度:培養一個新的消費習慣,像“周五媽媽從平臺購買了一個PBL項目制學習的解決方案,當天晚上就由快遞員將所需教學材料送到家中。在經過清晰、明確且人性化的溝通后確定了周六晚上七點的時間。周六的七點相應的app被打開后,對面的老師向爸爸媽媽打了招呼,在老師線上1vs1的指導下,在媽媽的全程參與下,親子共同完成了一期PBL手工課程,并在將作品上傳的同時得到了老師和其他小伙伴的點評”。 在家庭這個真實的、非接觸的消費場景下,把家庭變成我們的“offline”,逐步培養新的消費習慣。 從品牌建設角度:這個關鍵階段,我們誰能夠更加真實地尊重消費者的實際處境、誰能夠充分、準確地把握消費者的心理訴求、誰愿意更加耐心地思考整個行業特征;以“救火隊長”式的產品為依托,必將能夠在新一輪的品牌周期中稱為被選中的一個。 除此之外,如何從我們的產業出發享受到整個家庭消費帶來的紅利?如何將線上內容變現?如何挽救那些無法將消費放到家庭開展的服務?比如極度依賴線下的托育,托育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節省家長的時間,而這個功能在家庭的消費場景下似乎不太友好。 總之,以上問題都是我們幼教(服務)從業者要關心的和實踐的命題。企業的發展總有自身的規律,總有一些能夠脫穎而出,是“危”是“機”,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