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玩具大王”之子,現如今成為最年輕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
發布日期:2020/2/13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513次 |
國內外、本外地玩具資訊 | 新奇特玩具介紹 | 前沿玩具科技 3月4日,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港區政協委員在北京舉行小組會議,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廣西社團總會會長蔡加贊在會議間隙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香港青年應敏銳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向,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 33歲的蔡加贊是目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最年輕的一位。他說,履職一年來拓寬了視野,更加了解國家發展,因而分享更多建言。 港青在大灣區內的發展,是蔡加贊今年最關注的議題之一。他說,對港青來說,香港畢竟只是一個七百多萬人口的市場,只有融入約七千萬人口的粵港澳大灣區,才有更多機會。 他認為,大灣區有著國家的頂層設計、一系列的政策保障,目前最需要的是國際化的人才、資源和視野,這方面港青很有優勢。同時,香港的專業人才、法律人才更是大灣區發展所需。港青應加深了解國家政策,敏銳把握區域發展方向,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 蔡加贊坦言,在這個問題上,港青還沒有準備好,主要原因還是了解不夠。大灣區規劃綱要已經公布,如果港青不深入了解,跟不上“步點”,可能就將錯過這個機會。 “身邊的青年朋友都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大灣區規劃綱要反應正面,他們知道大灣區的視野值得認同。”蔡加贊表示,但他們不一定明白,這些國家大政與自己未來發展的關系,自己能做些什么。“這就需要我們全國政協和香港社團多多發揮作用。” 他指出,現在大灣區內交通十分便利,港青應該勇于走出香港,去區內其他城市多走、多看、多體驗,與內地的青年企業家、專業人士交朋友。只有這樣,才能將自己的事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之中。 他表示,將帶著兩會期間的收獲和思考回香港,與鄉親朋友交流,介紹國家發展現狀,了解港人訴求。“尤其是對年輕人,我們會多多加強和他們的溝通。” ▲蔡加贊 蔡加贊(Karson Choi,1986年),香港出生,籍貫廣東揭東 ,香港著名年輕企業家,父親是香港旭日集團主席蔡志明,在香港素有“玩具大王”的稱號。蔡志明早年是在玩具車擔任玩具推銷員,之后開始開了一個玩具小工廠,之后代理了史諾比玩具的生產發了家。1972年成立了旭日實業,后來慢慢發展成為了香港最大的玩具公司。旭日國際集團連續3年被評為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商,為孩之寶及美泰等公司制造出數百萬件產品,分銷至世界各地。蔡志明還在內地不停的投資建廠,他名下有40多座物業,包括住宅、工業、商業大廈及酒店,身家過百億元。2019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中,蔡志明以67億美元的身價排名第十。 ▲蔡加贊之父——香港玩具大王蔡志明 蔡加贊是家中獨子,兩個姐姐蔡加敏和蔡加怡都參與打理家族生意。蔡加敏接手的產業包括玩具、商貿等,總價值超過80億港元,并于2007年與佳寧娜飲食集團公子馬鴻銘結為夫婦;蔡加怡則將更多精力投注在地產及其執掌的香港康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除擔任執行董事兼主席外,還身兼香港體檢及醫學診斷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出身商業望族之家,頭頂“玩具大王”蔡志明獨子光環的蔡加贊,卻并沒有太多時間沉溺于寵愛與享受。早在蔡加贊學生時代,父親蔡志明就按照培養旭日接班人的思路,悉心調教。比如,蔡加贊從小就被放在玩具產里摸爬滾打,在外留學時的每年暑假回港必定到旭日集團做暑期工,在工廠里學習模具制造、生產流程,在公司的工程部、會計部實習等。 2007年,蔡加贊從美國南加州大學政治系畢業后,即刻返港進入家族集團工作,憑借一紙策劃案成功令父親剛剛收購的九龍城“起死回生”,客流量與租金收益均大幅看漲;繼而出任集團董事,不但與父親攜手打理“玩具帝國”,更接下集團進軍高檔鐘表零售行業的重任,大力拓展門店規模。 學成歸來 初戰告捷 2007年12月,蔡加贊畢業回港,令人多少有些意外的是,他沒有跨入政界,而是進入旭日國際集團地產部實習。“我從未想過從政,盡管自小就對香港新聞和國際新聞非常關心,因為政治和經濟是掛鉤的,投資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我只想做一名純粹的生意人,父母把我養育到這么大,我一定要幫忙打理生意,從高一開始,我每年都會在假期回到公司做暑期工,希望自己盡快成長,以減輕他們的壓力。”蔡加贊回憶。 然而,背負著上一代人成功的光環,初回香港的一切并不輕松。他說:“剛回來時,總能在身邊聽到不少閑言閑語,說我爸爸很有錢,我這種公子哥何必裝樣子出來做事,大可以在家享清福。” 于是,當大多數人忙著抱怨樓價太高、工資漲幅抵不住通脹壓力的時候,“初出江湖”的蔡加贊也有了自己“特殊”的煩惱,甚至體會到失眠的滋味。“我的壓力與一般人不同,如果做一件事,10分是滿分,那么即使我做到10分,在很多人眼里也不合格。因此要甩掉‘敗家子’的名分,我必須做到20分,要讓別人知道我在用心工作,有資格坐在這個位子上。” 很快,證明實力的機會來了。2008年5月,蔡志明斥資14.8億港元,從摩根士丹利手中購入九龍城廣場。這座位于香港九龍城賈炳達道128號、占地盡6萬平方米的大型購物商場,最早于1989年被百利保地產集團以2億8600萬港元投得地皮,并開發成一幢10層樓高、集娛樂商業于一體的綜合物業。2002年4月,由于百利保未能償還兩筆合計37億5000萬港元的可換股票據,九龍城被抵押并于同年5月易主。根據協議,新東家——建生國際、摩根士丹利及鵬里資產分別擁有5%、90%及5%的權益。 2005年10月,斥資9000萬港元的內部裝修及外墻翻新工程拉開序幕,九龍城一改往昔后現代派的頹暗色調,力求以清新亮麗的形象定位令人耳目一新。工程包括拆除中庭觀光電梯及扶梯,增加了500平方米的公共活動空間;在其他區域增設10部扶梯,改善人流動向;裝設玻璃外墻,引入自然光;更特意修建了連通附近公園的甬道。2007年1月26日,新版九龍城開幕,彼時店鋪由早先的約120間增至約150間,包括22間食肆、酒吧及迷你電影院,并設有400個停車位。 不過直到蔡志明出手收購,整個商場的出租率仍低于50%,平均日客流量只有3萬多人次,月租金收益僅為500萬港元。顯而易見,另一場“大手術”勢在必行。 如何讓九龍城起死回生?任務落到了蔡加贊頭上。“剛接手時,我發現很多店鋪與商場簽訂的都是短期租約,且水準參差不齊,若要長線經營就必須徹底改變這種局面。” 他先從租戶入手,將較低檔次的租戶撤出,而后引入“莎莎”化妝品連鎖店、潮流服飾品牌“2%”等較高水準店鋪。“為吸引更多大品牌入駐,我們開出比較優惠的租賃條件,并積極增設食肆,希望發掘顧客在就餐之余的消費能力。目前各類食肆已占商鋪總數的約30%”。 與此同時,蔡加贊還調整了商場名稱的顯示方式。“廣場門外原先掛有‘九龍城廣場’這個中文名招牌,我將它改為英文名‘KCP’,旁邊伴有小字體的中文名稱。后來,人們陸續叫它‘KCP’。” 這些心思沒有白費,一年以后,九龍城廣場的出租率超過90%,月租金收益達到700萬,人流也飆升至9萬人次,KCP已然躋身新潮流據點。“目前,KCP的工作已由姐姐蔡加怡接管,她為人心細,在一些諸如商場指示牌的細節上花了很多心思,我認為她會管理得很好。”蔡加贊說。 “玩具大王二世”再創業:24歲執掌高端鐘表集團 初戰告捷,蔡加贊并沒有太多時間休息,2009年初他正式出任旭日國際集團董事一職,掌管科技部及人力資源部。 最開始的那一年,很考驗人。“當時覺得每天都好漫長,我很不習慣應酬,但工作主要就是見客戶,要頻繁在香港和內地兩邊跑,解決公司在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壓力非常大。而且還要時刻關注大盤走勢,和爸爸一起分析,并考量每年的收支狀況。” 時值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旭日國際的業務也受到了沖擊。“當年第一、二季度的訂單下跌了20%,大家都很害怕,客戶也不敢進貨。我們有五六萬名工人,必須想出節流的方法,才能繼續生存。直至當年第三季,客戶要準備迎接圣誕,信心才逐漸恢復過來,眼看著定單回升,那時才稍稍松了一口氣。”蔡加贊說。 這是寶貴的一課。蔡加贊說,金融風暴教會他最重要的東西,是時刻將開源節流放在心上,視為經營之要義。“市場繁榮時,節省好像變得不那么重要,大家不斷補充物資,購買材料,有時甚至入了庫也忘記登記。當市場突然蕭條時,才猛然想起原來倉庫中有那么多存貨。現在,我特地組織了一班同事,專門負責及控制資源,根據實際需求組織采買,實時更新庫存記錄。長遠目標是每年減低5%-10%的損耗率。” 出任集團董事,眼看即將順利接班,然而,蔡加贊卻并沒有按部就班接下父親的商業帝國,而是在父親版圖中新添一筆,從事家族從未涉足的零售業——經營名表。 這一想法其實并不突兀。蔡家父子都是多年的鐘表迷,酷愛收藏。然而,鐘表零售卻是家族從未涉足過的一個行業,在集團原有業務中是空白狀態,對于蔡加贊而言,這也等于放棄了現有的良好平臺,重新創業。 “這個決定是跟家人商量了很久做出來的。”蔡加贊說,“我每天走在街上,看到許多名表店鋪,就很想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 兒子的想法看似單純,父親的支持卻有理性的考量。蔡家人經過漫長的討論后覺得,內地購買力很強,通過零售進入內地市場,有希望成為集團新聞業務增長點。且考慮到零售業對消費者的影響力,對整個旭日集團的形象也有所裨益。 于是,在2010年底,旭日集團斥資4億港元,買下高端鐘表零售企業喜運佳,成為旭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由24歲的蔡加贊擔任喜運佳主席。 ▲蔡加贊在家族鐘表行喜運佳新店開幕典禮上致辭 執掌喜運佳初期,在重壓之下,蔡加贊有些不適應,感嘆道:“做工廠時,經常要低聲下氣順應客人的要求,以為做奢侈品銷售可以風光一點,卻發現同樣要處處求人。” 少年時代就被父親蔡志明安排到玩具廠打工學習的蔡加贊,跟隨父親耳濡目染,學習他為人處世的法則,早就煉就了強大的抗壓能力,在重壓之下快速成長。他說,勤勉和親力親為,是他從老爸那里學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 2011年,擔任廣西自治區政協常委、深圳市政協委員的蔡加贊,要去參加日內瓦鐘表展,臨出發往瑞士前,趕上深圳市政協會議開幕,出席完會議的當晚,他便直飛南寧,參加第二天舉行的廣西自治區政協會議,然后,馬不停蹄地直奔機場,飛到北京,轉機飛往瑞士。可是,一路不順,遇上南寧大風雪、北京航程延誤,大大超出了預算時間,只能臨時轉飛到蘇黎世,再轉機去日內瓦。當時的蘇黎世機場下著大雪,蔡加贊一路狂奔,終于在登機閘門關上前的一刻趕上飛機。 為了能隨時獲取市場最新信息,單單2011年,蔡加贊去歐洲參加鐘表展、考察表廠,就跑了四趟,“因為要在那邊定未來一年的貨,學到了很多訂貨的技巧,也學會了怎樣銷售。” 短短一年多時間,蔡加贊就取得了不俗的業績,門店數由約10家增至20多家,光在廈門就開了10家分店,并擴張到上海、澳門、珠海等地,代理的瑞士名表品牌增到40個,一年的營業額10幾億元。 在蔡加贊的帶領下,喜運佳,以及旗下的譽一品牌迅猛發展,成為旭日國際集團日益重要的業務板塊,成為集團的又一棵“搖錢樹”。 開設車行 夢想加分 政治系畢業,策劃地產方案、監控玩具生產、拓展鐘表銷售,蔡加贊的每一次任務,都跨度十足。除了這些基于家族集團的歷練,他還開啟了一次基于夢想的創業——開設極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蔡氏父子愛車,世人皆知。 在蔡志明的私人住宅中,特別開辟了一間“汽車收藏室”,珍藏了包括帕加尼Zonda、法拉利F50、瑪莎拉蒂MC12、蘭博基尼、勞斯萊斯Phantom等六十多部限量版名車,更有全球僅存的一輛古董勞斯萊斯。 由于家中女孩多,父母擔心蔡加贊自小耳濡目染,變得女性化,于是從小鼓勵他多玩玩具車等男孩喜歡的項目。如此天長日久,蔡加贊亦開始對車情有獨鐘。 蔡加贊的第一輛車,是在美國留學期間用作代步工具的寶馬X5。“九龍城”之役后,他又收到了父親花費2000萬港元買下的全球限量二十部、有“陸上隱形戰機”之稱的蘭博基尼Reventon。 不過,這些名車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上鏡率極低。 “我是喜歡車,尤其中意蘭博基尼,但不想讓人覺得我炫富,整天開車出來曬,所以無論何種訪問,都事先約定不要拍車。每次買車前,媽媽也都會告誡我,做人要時刻謙恭明禮,切忌浮夸招搖。” 低調的生活態度,令蔡加贊有足夠的時間去觸摸熱情沉淀后的夢想輪廓,再加上蔡志明一直鼓勵兒女將興趣轉化為事業,于是2005年,蔡加贊與堂兄蔡加頌合資約2億港元,開設了極速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這家位于香港九龍灣的車行,致力于為車主提供一站式的專業汽車服務。簡單說來,消費者可以在專家團隊的協助下,按照個人需求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座駕,以最合理的價格成交,繼而任選現金、銀行匯票、VISA卡或易辦事等多種支付方式,并享受優惠的全面保險及第三者保險服務。與此同時,憑借與多家銀行的緊密聯系,“極速”還可以幫顧客安排并辦理貸款,并支持汽車“以舊換新”的業務。 而更具吸引力的,是優質卓越的售后維修與保養服務。 “除一般的打蠟、蒸洗地氈、護理座椅外,我們引進當前最先進及精密的儀器設備,提供符合世界環保標準的水溶性無塵油房服務。焗油房內置全方位吹風系統,一旦空氣濕度較高,系統會自動響應配合,提升水溶性漆油的干固速度,并始終將房內氣壓控制在外界大氣壓之上,以此去除多余塵埃,確保引擎與車身時刻處于最佳狀態。”蔡加贊說,不僅如此,“極速”亦借助矯形地網設備,幫助因意外撞擊后的汽車,分毫不差地恢復本來面目;采用先進的干磨技術維修打磨車輛,減低金屬與水分的接觸,有效防止銹蝕;配合千變萬化的電腦調色系統,滿足車主精準、個性化的改色需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店內售賣的大多是高檔名車,但蔡加贊并不希望用價格門檻將其他消費者攔在門外。“走進‘極速’,無論你是否從本行買車,都可以請我們代辦各項運輸署手續及申請,免除奔波煩惱。汽車不僅僅是一種代步工具,更是生活范圍的一種延伸,價格有時并不重要,一部再昂貴的汽車,不適合你,缺少一種默契的感覺,也是毫無意義的。希望‘極速’可以幫助更多人更快樂地與汽車相處。”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