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羊奶價格又一次跌幅超過100%暴漲暴跌背后到底暴露了哪些問題? |
發布日期:2020/2/13 發布者:佚名 共閱46223次 |
據悉,在國內羊奶的主產區陜西省,從今年3月份開始羊奶收購價格暴跌,市場價格降至4元/公斤,跌幅超過100%,部分地區奶價甚至接近了養殖成本線。這一現象產生的背后,是中國羊奶粉行業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暴漲暴跌的羊奶價格 近年來,陜西的羊奶價格一直穩定在5元~6元/公斤,2018年春節前,羊奶價格突然開始上漲,突飛猛進一路漲到大約10元/公斤。陜西乳協不得不召集省內重點羊乳生產企業,緊急召開奶源管理工作會議,公布了鮮羊奶收購指導價,為每公斤7元,上下浮動不超過10%,來遏制奶價上漲。然而,從2019年3月份開始,羊奶價格突然開始下降,收購價格直接回落到6.5元/公斤左右,半個月后,價格開始一路下跌,市場價格回落至4元/公斤,部分地區的收奶價格甚至接近3元/公斤,一些農民大多以散養的方式養殖奶山羊,一公斤羊奶的成本也在3元左右,這樣的奶價對于很多奶山羊養殖戶來說,損失巨大。 國內羊奶的價格曾經經歷過兩次低谷,分別是在2008年和2012年,當時奶價一度跌至3元-4元/公斤,而像這次這樣“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還是首次出現,價格暴跌,一些企業拖欠奶款,對奶山羊養殖業造成惡劣影響,上游產業鏈的不穩定性進一步加劇了這次羊奶價格暴跌帶來的不利影響。 價格變動背后問題重重 盡管在業內看來,羊奶粉行業前景光明,但這次價格暴跌,也反映出國內羊奶粉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分析價格下跌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部分羊奶企業過分依賴渠道,對于奶源建設和品牌建設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一些羊奶粉的經銷商采用和保健品類似的銷售方式,大量采用會銷模式。會銷模式存在一定的風險,但銷售效果明顯,形成了相當大的體量和規模,有的大型羊奶企業的嬰配粉銷售不過3000萬元,而成人粉的銷售高達1億元,今年的權健事件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開啟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等一系列舉措,對保健品行業進行整治,這也殃及了部分羊奶粉企業,一些企業在遇到整治時猝不及防,會銷暫停之后,部分企業銷量大跌30%,產品大量積壓,資金緊張。且去年羊奶收購價格暴漲之后,企業頻頻上調價格,導致經銷商的積極性受損,對最終的銷售產生影響。 其次,國內羊奶企業的產業模式存在一定缺陷。國內本土的羊奶企業整體規模都偏小,面臨著進口產品沖擊的問題。從長期來說,奶企需要有穩定的上游奶源才能把產品做好,國內奶山羊養殖還以農民散養為主,規模化、現代化程度低,尤其這次的價格大跌對養殖戶產生很大沖擊,一些上游養殖戶有退出的傾向。而國外的奶山羊養殖技術較為成熟,且養殖成本遠低于國內,未來國內羊奶產業必然要面對來自國際的競爭。 此外,2018年為應對奶粉配方注冊制,部分羊奶企業趕在2018年1月1日大限之前突擊生產產品,但臨期后低價在市場甩賣,都對這次價格暴跌有一定的影響。 在此番市場波動中,陜西作為中國羊奶第一省,其羊奶價格的大起大落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說明國內羊奶產業在奶源組織模式、企業發展模式、營銷品牌模式上都需要系統的調整和提升,要想做大做強,仍需夯實基礎,不斷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