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痛的診斷標準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945次 |
小兒突然腹痛是經常見到的情況。引起急性腹痛的常見病有多種,它們起病急、進展快。因為嬰幼兒不會用言語準確表達,所以給疾病的診斷帶來一定困難。又因某些疾病一旦發病即應進行手術;而有些病在早期可以保守治療,晚期則需手術切除部分器官才能治愈;還有些腹痛是通過藥物治療即可好轉。故而不能隨便給孩子吃止痛藥,這樣會掩蓋病情。應學會通過小兒的各種異常表現,來估計引起腹痛的可能原因,及時做相應處理,減少孩子的痛苦及不必要的損失。 小兒急性腹痛常見原因及其特點有如下幾種: 1. 蛔蟲癥。此病患兒多有進食不講衛生的習慣,飯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水果沖洗不夠甚至不洗,表現為平時雖吃飯正常但仍很消瘦。當環境改變或小兒發燒、腹瀉、饑餓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時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滾、屈體彎腰、出冷汗、面色蒼白,腹痛以肚臍周圍為重。常伴有嘔吐,甚至可吐出蛔蟲。有時能自行緩解,腹痛消失,小兒顯得疲憊。完全恢復后照常玩耍。每次疼痛發作數分鐘,這種疼痛可能不是每天發作,也可每天發作數次。給適當的驅蟲藥物如驅蟲凈,按2.5-3毫克/千克體重給藥,最大最不超過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頓服;或腸早清,按說明服藥。當出現便秘或不排便、腹脹、腹部摸到條索狀包塊時,可能發生了蛔蟲性腸梗阻,則應到醫院進行輸液及灌腸等驅蟲治療。 2. 急性闌尾炎。小兒各年齡均可以得此病,而且比較常見。起病較急,腹痛以右下腹為重,用手按小兒右下腹時會加劇孩子的哭鬧,常伴有惡心及嘔吐,然后出現發燒,體溫可升高達39℃左右。此時需到醫院進行治療,因小兒闌尾炎的發展較快,時間稍長有闌尾穿孔造成化膿性腹膜炎的可能,而危及小兒生命。 3. 腸套疊。腸套疊多發生于2歲以內的嬰幼兒。其病變所在為腸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鄰近的一部分腸腔內,所以腹痛時可以在腹部觸到一固定性包塊,壓痛明顯,腹痛發作后不久就會嘔吐,尤以在發病后2-12小時出現暗紅色果醬樣大便為特征,有時呈深紅色血水樣大便。如能早期發現,到醫院進行充氣復位,則可免除因套入部分的腸管受壓時間過久缺血、發生壞死而必須采取的手術治療。 共2頁 1 2 下一頁 閱讀全文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