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伴發熱中醫如何處理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388次 |
小兒腹瀉屬中醫“泄瀉”范疇。中醫認為引起小兒泄瀉的原因,不外是感受外邪,內傷乳食及脾胃虛弱。而腹瀉伴發熱既可見于感受外邪致病,亦可見于內傷乳食致病。具體講,發熱可見于風寒瀉、濕熱瀉、傷食瀉,此外還可見于瀉下無度,水陰耗損所致的傷陰證。中醫中藥不僅對小兒泄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對腹瀉伴見的發熱同樣有確切療效,這里就向大家介紹一二。 風寒瀉一般除泄瀉、發熱外,常伴腸鳴腹痛,大便色淡,鼻流清涕等癥,臨證可用藿香正氣散加減,發熱重者加用荊芥、防風之類。濕熱瀉多見于暑濕季節,除腹瀉、發熱外,常見大便色褐而臭,肛門灼熱、心煩口渴諸癥,臨床可予葛根芩連湯加減。身熱重者加用生石膏、滑石、知母之類。傷食瀉通常除泄瀉、發熱,常見大便酸臭、腹脹納呆、惡心嘔吐等,臨床一般予保和丸加減,兼身熱者用連翹、黃芩、黃連之類。 除上述分型外,臨床尚可見到由于暴瀉無度,耗損陰津,陰虧內熱而見發熱者。相當于西醫所言“脫水熱”。對此型發熱,臨床可予連梅湯加減。另可加用生葛根以退熱生津。 在中藥治療小兒泄瀉發熱的同時,臨床尚可根據患兒情況,酌情選用針刺、推拿等方法做為輔助治療,對縮短病程,提高療效十分有益。 泄瀉發熱較重時,針刺在辨證選穴基礎上,可酌加曲池、合谷、大椎等穴;推拿時則可酌加退六腑,清大腸,清脾胃等手法。 總之,中藥及針灸、推拿等療法對小兒泄瀉所致發熱有確切療效,臨床可根據患兒病情,配合西藥,適時采用相應措施,使患兒盡快康復。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