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種嬰兒常見狀況大解析(一)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464次 |
小寶寶出生后,媽咪、爹地的生活中多了一個小小人兒,雖然有些不習慣,但是生活充滿了溫馨趣味;只是面對小小人兒有時莫名的哭鬧,還真不知如何是好!還好透過摸索,終于知道照顧小小娃兒是有秘招的! 希望您了解照顧小小娃兒的訣竅,能夠得心應手成為稱職的新手媽咪。 喝奶篇 1、寶寶喝多少奶才夠 呂適存小兒科診所院長呂適存表示,小寶寶喝奶的標準依照體重判斷,每天應喝的奶量是以每公斤喝150cc為計算標準。例如:小寶寶體重四公斤,一天應該喝的奶量150×4=600cc。喝母乳的小寶寶,只要喝奶后,可以安穩睡覺兩小時以上即可。 一天要喝幾次奶?喝牛奶的寶寶可以每3~5小時喂一次,一天總共約喂6次;如果寶寶已經吃飽,母親喂奶時,寶寶會以舌頭頂住奶嘴,甚至用轉頭不喝、啼哭來表達。兒科主任陳昭惠表示,喝母乳的寶寶在一個月內,一天至少喝8~12次,一天至少小便6次,當吃飽的時候,寶寶會自已松開母親的乳頭;而且頭三個月一周體重增加約150克,即表示寶寶吃飽了。 2、寶寶喝多少奶才夠 寶寶所需要的水分約100~150cc/kg/天,但是牛奶中有七分之六是水分,而且新生兒的活動力不強,水分消耗少,可以不喝水。但是,呂適存醫師強調,寶寶長到2~3個月以后,活動力、新陳代謝都增加,開始要喝水;而且若是夏天,容易流汗流失水分,應該補充水分。通常是寶寶喝完奶后,在兩餐中間喝水,如果是針對已經長牙的孩子,也可以在喝水時清除口腔中奶渣。陳昭惠醫師則表示,完全喝母乳的寶寶在前六個月并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即使非常炎熱的天氣,只要寶寶需要了就喂母乳,也不需要喝水。 3、寶寶熟睡時可不可以喂奶 通常不鼓勵在寶寶熟睡時喂奶,因為這樣不僅會有吸收不佳的情形產生,也會造成寶寶清醒時肚子不餓不想喝奶的情形;此外,熟睡時口中含奶水,奶嘴容易頂到牙齦部分,都容易造成奶瓶性齲齒。 4、如何知道寶寶餓了 陳昭惠醫師表示,當寶寶的嘴唇、舌頭做出吸吮的動作;或是嘴巴碰到東西,如衣服、毛毯等,頭就轉向過去,而且嘴巴還會張大,甚至碰到自己的手就會吸吮手指時就是寶寶肚子餓了,稱為“吸吮反射”,即表示母親可以喂寶寶喝奶了;至于小寶寶哭鬧,則表示已經是非常餓了。另外可以將手放在小寶寶的嘴邊,若會一直吸也表示寶寶肚子餓了。 5、寶寶常常吐奶或溢奶 小兒科主治醫師陳志成表示,寶寶喝完奶后,將從嘴角流出少量奶水,稱為“溢奶”;若奶量很多甚至是噴射狀,稱為“吐奶”;兩者有時不易區別。 造成溢奶或吐奶的原因如下: a、胃食道逆流 食道到胃的交界處有一括約肌(賁門),通常關閉,只有在食物進入胃中時會打開,目的是控制食物不反流至食道;但是新生兒的賁門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食物容易回流到食道,造成吐奶。 b、胃容量小 寶寶的胃容量小,父母卻喂得太多,超過胃容量。 c、奶嘴大小不當 奶嘴大小不當,寶寶喝奶時將多量的空氣吸到肚子里造成腹脹就容易吐奶或溢奶。 以下的方法可以減少吐奶或溢奶的發生:喂奶喂到一半就拍背幫寶寶排氣;少量多餐,一次不要喂得太多,以免腹脹;寶寶睡覺時可以采右側睡或趴睡;此外,挑選一個合適的奶嘴也是減少吐奶的重要關鍵。 嚴重的胃食道逆流會有許多并發癥,例如寶寶吐奶或溢奶時如果嗆到自己,有可能引發吸入肺炎,胃酸逆流造成食道發炎出血,甚至貧血;喝下去的奶都被吐掉,造成生長遲緩;喝完奶后容易哭鬧不安。嚴重的胃食道逆流,除了上述的情形需要給予藥物治療外,必要時進行皺褶手術plication。 有一個和胃食道逆流要區別的病是“幽門肥厚性狹窄”,若寶寶很想吃奶,一喝奶便呈噴射狀嘔吐,體重沒有增加,可能是罹患“幽門肥厚性狹窄”。幽門在胃到十二指腸的交界處,若幽門肥厚狹窄會造成奶水無法順利流過,好發于寶寶出生后2~5星期,需要手術治療。 6、如何幫寶寶拍氣 幫小寶寶喂奶時可以暫停以方便排氣,正確的拍氣方法是手掌拱起,力量適中不要太輕,以免無法拍出氣體;拍背位置在下背部,即是胃的正后方。寶寶最好采坐姿,直坐在大人的膝上,不要趴著;拍氣約5~10分鐘即可,若仍有氣體未排出,無須再繼續。 喂奶后,也可將寶寶抱直靠在胸前,不須拍背,約3~4分鐘之后,氣體會自然排出;若是沒有打嗝,可將寶寶平躺在床上數分鐘后,重復上述動作即可。(轉下文) 20種嬰兒常見狀況大解析(二)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