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感染的防治 |
發布日期:2018/3/4 發布者:佚名 共閱57469次 |
沙門氏菌感染的治療包括兩個方面:即病因治療及對癥處理。病因治療就是應用抗生素控制病菌繁殖和消滅病菌。不少沙門氏菌已對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尤其是鼠傷寒桿菌�?股丿熜Р焕硐�,給治療帶來較大困難。應選擇效果好,副作用少的抗生素。對于年齡小,或病性重的患兒應采用靜脈給予抗生素,并同時應用兩種抗生素。用藥時間應視病情而定,總療程不應短于2周。也有采用體溫恢復正常三天后,抗生至少減量再用1周的療法。必須注意,在開始時抗生素用量不宜過大,特別是殺滅病菌的抗生素,如短時間內大量細菌死亡反可導致病情惡化,其原因是沙門氏菌可產生內毒素,內毒素存在于菌體內,當細菌被殺滅解體是即放出內毒素時,可使血中的內毒素增加,毒血癥加重。 對癥處理,也就是護理工作。要注意觀察體溫的動態變化。必須用體溫表,不能用手摸來判定而亂用退熱藥。一般嬰幼兒39度以上,年長兒38.5度以上才應用退熱劑。不是高熱可飲用溫開水,也可發汗降溫。高溫40度以上時,可用酒精擦身。無酒精時也可用白少酒代替,用等量白酒和溫開水,用塊小布浸濕生擦頸部、腋下、腹股溝部、肘窩、胸窩、腳心,可使血管擴張散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飲食以流食,半流食為主,無渣、少纖維,不油膩又易消化的食物,可防止腸出血,腸穿孔。高熱,出汗,嘔吐,腹瀉時均可失去大量水分,應少量多次喂水。如有脫水表現,嘔吐重,難以經口補水,應靜脈輸液,尿量減少,擔示體內已缺水也應補水。還應密切觀察病性變化,好轉或加重,有無并發癥癥狀的表現,及時發現才能及早處理,注意口腔,皮膚清潔衛生,以防再得其他病菌感染。 目前已有預防菌苗,為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菌苗,一般皮下注射3次,兩次間隔10天,有效期一年,以后尚需每年加強1次,以保證產生有效的免疫力。注意飲食衛生是平時預防的關鍵,不吃死畜的肉,血和內臟;吃生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凈;不吃不合格的市場飲料,并注意剩下的飯菜要冷藏,冷藏時間過久的切勿再吃,超過1天也應再次燒開后食用。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